最近有很多苹果种植户反应,苹果疫腐病在果园里大面积爆发,今天本文来科普一下!
苹果疫腐病怎样判断?
【1】苹果疫腐病的危害部位有哪些?
苹果疫腐病主要为害果实、根颈及叶片。果实受害后果面产生不规则形,深浅不匀的暗红色病斑,边缘不清晰似水渍状。有时病斑部分与果肉分离,表面呈白腊状。叶片受害产生不规则的灰褐色或暗褐色病斑,水渍状,多从叶边缘或中部发生,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使全叶腐烂。
【2】苹果叶部疫腐病的区分判断?
苹果疫腐病在树冠靠近地面部位发病严重,叶片感染病后表现为不规则的灰褐色或暗褐色病斑,水渍状,发病部位和健康部位无明显边缘,病斑多从叶边缘或中部发生,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使全叶腐烂。因为疫腐病和早期落叶类病害(褐斑病、斑点落叶、圆斑病)及炭疽叶枯病的防治有所不同,做出正确的区分判断最为关键,避免认错病导致的用错药而做出无效防治。
苹果褐斑病病斑具有明显的放射状和明显的边缘界限;炭疽菌叶枯病叶片感病后落叶严重、落叶迅速,早熟果感病,富士不感病;苹果疫腐病果实、叶片同时感病,富士感病,下部叶表现明显。
苹果叶部疫腐病发病规律和条件有哪些?
发病原因有哪些?
一高温高湿,持续降雨。
二是果树老龄化,过去定干低,下层主枝果实多接近地面;
三是因为多年来苹果疫腐病少有发生,土壤带菌量逐年累积,又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,为大发生提供了菌源;
四是把苹果疫腐病误诊为炭疽菌叶枯病或褐斑病,错过了防治关键期。
该病的病原称恶疫霉,属卵菌的疫腐菌属,无性阶段产生游动孢子和厚垣孢子,有性阶段形成卵孢子。病菌发育适温度25℃,最高32℃,最低2℃,游动孢子囊发芽温度5~15℃,10℃最适。
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
通过几天的调查发现,苹果疫腐病发生呈严重趋势,该病突发性强,传播迅速,危害严重,防治难度大,应高度重视,加强监控,尽早防治。苹果疫腐病为一种土传病害,喜好潮湿环境,随雨水传播,降雨或浇水会传播蔓延,果实在整个生育期均可染病,6~8月发病最多,每次降雨后,都会出现侵染和发病小高峰。因此,雨多、降雨量大的年份发病早且重,高温、多雨天气则会引起病害流行。田间表现具有爆发性,雨后感病1~2天会蔓延整个叶片,2~3天下部叶片多数感病。尤以距地面1m的树冠下部及近地面果实先发病,且病果率高。
病果的后期症状
据实践观察,距地面60cm以下叶片发病率达65%,严重的高达100%,病果率达25%;60cm~1m叶片发病率达45%,病果率达15%;1m~1.5m叶片发病率达15%,病果率达5%。病果接近地面感病重,向上逐渐减轻,1.6m以上很少感病。通风条件好的岭地发病轻或不发病。地势低洼,管理粗放,杂草丛生,枝条稠密,树冠下垂枝多、局部潮湿时发病重,病叶迅速扩展,甚至全叶腐烂。根颈发病多为伤口浸染,减少伤口,减少积水,清洁地面有利防病。
该病与炭疽叶枯病的区别
苹果炭疽菌叶枯病叶感病后落叶严重,果实感病轻;苹果疫腐病果实、叶片同时感病。炭疽菌叶枯病感病后全株落叶,而苹果疫腐病仅下部落叶。炭疽菌叶枯病富士不感病,而苹果疫腐病富士感病,下部叶表现明显。炭疽菌叶枯病发生时,乔纳金全株落叶,而感染苹果疫腐病时仅下部落叶。
苹果疫腐病
炭疽叶枯病
防治措施
1.彻底清除病残体。疫腐菌在病残体的土壤中越冬,所以彻底清除病残体,及时清除落地病叶、果实,随时摘除树上的病果、病叶集中深埋,是一项重要措施。
2.由于疫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,翌年以雨水飞溅为主要传播方式接种浸染,所以果实地面盖草或覆膜等方法,防止雨水飞溅可避免侵染减轻为害。
3.加强土肥水管理,提高树体抗病力。秋施基肥时,应加大菌肥、有机肥用量,达到每生产1kg苹果施入2kg菌肥、有机肥。生长期注意有机叶面喷肥施用,前期以氮、磷、钾、锌、硼、钙为主,中后期以磷钾肥、中微量元素肥为主,提高叶片光合效能。
4.改善果园生态环境,排除积水,降低湿度;适当抬高主枝高度,提高结果部位,减少枝条密度,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可有力地控制病害。另外浇水时发病地块的水禁止流入未发病地块,防止串灌水引发浸染。
5.土壤消毒,发病严重的果园翌年春季结合浇水,石硫合剂稀释300-450倍雾喷于土壤表层或硫磺1kg拌细土撒施地表,还可以使用木醋液,每亩500-800ml,稀释100-200倍喷于土壤表层。铁耙浅搂后浇水,消灭越冬菌源。
6.药剂防治:前期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复配稀释500倍液预防;发生盛期:利用丁子香芹酚和蛇床子素稀释500倍液防治。

标签:华夏沃土